全覆盖开展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省级领导带头宣讲,省委走基层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用接地气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样样都是美食在前几年,这里零星分布着破旧老宅、荒山空地、狭窄街道。
我们现在正要去给没来的老人送饭呢。2018年,孤山子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孤山子村五年发展规划》,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围绕生态宜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孤山子村旧貌换了新颜。2022年,孤山子村已通过了省级美丽乡村验收,村民们的生活更是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蜕变。接下来,我们将开启《孤山子村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教育培训产业和文旅产业,全面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奋力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幸福画卷。恰逢重阳佳节,记者走进河北宽城孤山子村,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福寿康宁敬老宴。
孤山子村党委书记刘文军说道。图为福寿康宁敬老宴现场。在我市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纷纷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力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醋酸碳利用项目现场,工人正在施工。特别是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明确代办人员按照自愿申请、无偿办理、全程服务、合法高效的原则,从选址立项到报批、报建、办证全过程实行全程代理,变企业跑为代办跑数据跑。内丘县为企业提供5种服务,即:跑手续、帮协调、送政策、谋发展、严管理。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自动排版机正在作业。
(李院红摄)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组件。(刘继东摄)丰富业态推动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做热襄湖总部商务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
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凝心聚力抓项目,积极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蓄势赋能促发展。襄都区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组建1+1+1工作专班,即:每个项目均由1名分包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和1个属地乡(镇、街道办)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从谋划、建设、竣工到投产、运营、发展,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组件进行EL检测。(李院红摄)健全机制 赋能重大项目攻坚突破滚动实施20个重大专项包联推动机制是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
襄都区正全力加速推进在建商业综合体建设,同时帮助商业综合体引入总部经济、星级酒店、高端品牌、金融保险、创业经济等业态,致力打造邢台最具标杆式的城市经济综合体,提升城市承载力,为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贡献力量。两泉片区部分工程、百泉泉域治理与修复工程已动工,饮马河贯通工程、顺水河幸福河湖建设等顺利推进,增加了泉城文化特质。通过高标准组织项目观摩拉练活动、建立双赛马活动新机制、推进领导包联优化项目协调机制等举措,全面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确保重点项目陆续推进、投产、达产。项目的接连落地,离不开内丘县的优质服务。
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巨鹿县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每月项目例会、每季度项目比看等制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并持续强化一线调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全市联网的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平台,对亿元以上产业类在建项目实施视频全覆盖,为服务项目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项目建设投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形象化。市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心科长武明晓介绍,平台启用后,可尽早生成当月投资运行预测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进行科学决策、调整项目投资管理方式争取时间。
为扎实推进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走深走实,大家聚焦机制创新、智慧管理、优化环境等,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以高质量项目为建设太行泉城、美丽邢台提供强劲支撑。集中精力增投资、上项目、强储备、优环境,全力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我市聚焦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方向和领域,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推动产业培育、集群发展,推进高铁辐射区产城融合、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做热。(李院红摄)搭建平台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在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平台大屏幕前,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一个个项目现场实时视频、进度照片等详细情况从大屏幕里跳出,尽收眼底。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年产20万吨碳捕集利用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投资23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醋酸项目处于全面开工建设阶段。市发改委以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平台为抓手,列出重大专项的基本信息、任务清单和当前进展,实时督办,推动重大专项取得新突破。
健全的机制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有效保障2022年底,青龙满族自治县板栗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5.89万吨,年产值12.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板栗收入2900多元。
让产品变得更有价值,一个方法就是延长其产业链条。借助着栗丁系列产品,我们逐渐打开销路,先后与各连锁餐饮公司、星级酒店、学生餐、团餐、商超客户取得合作,其中栗丁红枣窝头、栗丁红糖发糕、栗丁红糖馒头、全麦栗丁红豆包深受各渠道和消费者喜爱。
数据显示,电商销售给青龙板栗产业带来了2.81亿元的增量价值,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金秋时节,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一串串栗蓬张开了笑脸,微风掠过,板栗从树上掉落。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是山区特色农业大县,有着京东板栗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黏豆包之乡、河北杂粮之乡之美誉。这些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推动了现代乡村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的提升和利益链的完善。虽然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地处深山无人知,曾经这里的板栗,面临着产得出,卖不出的局面,当地村民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电商的加持下,青龙板栗也成为爆款商品,留守的妇女成为直播之星。
近些年,青龙也围绕板栗大力发展中下游产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博如此评价。
据介绍,青龙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果形饱满而端正,色泽紫红而亮丽,果仁入口细腻、软糯香甜,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堪称板栗中的极品。图为2023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推介会活动现场。
青龙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北京大区销售经理王雷向记者分享道。产量上来了,如何让青龙板栗真正走出去?张德龙提到,2021年以来,青龙满族自治县与电商平台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年销售板栗达2000吨以上。
一个小小的栗子,看似普通,却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大法宝。如何把地方特色产业培育成金饭碗?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认为,归根到底就是要因地制宜,把本地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转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激活产业的动力,延长产业链条。这些板栗经过收集、加工、运输等环节后,将被卖到大江南北。中新网记者 谢艺观 摄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德龙称,近年来,青龙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培育青龙板栗产业,作为青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金堂)10月6日,在涿州市香满园果品专业合作社,灾后改种补种的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等快收蔬菜长势喜人。派出应急服务队578支,完成机耕待播面积17.6万亩,播种冬油菜1.1万亩。
推广省、市、县联合工作组制定的涿州市主要农作物灾后恢复生产1+N+11实施方案。全市遭受洪涝灾害发生后到现在,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重中之重工作来抓,集中力量,合理调度,在各有关部门帮助支持下,持续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
暴雨后首先补栽的1万余棵菜花,挺拔肥壮、充满生机。累计修复棚室14246个、2.2万亩。